读《让德育变得很精彩》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3/3 14:24:05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584次
读《让德育变得很精彩》的心得体会
汤明
在工作之余,我读了刘必豪老师著作的《让德育变得很精彩》一书,感慨万千。什么是德育?德育是抓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的工作。简单说,就是抓如何做人的教育。
为什么要抓德育?青少年的德育不抓好,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人如果在思想道德方面出了问题,即使他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能,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抓好德育。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德育?学生喜欢老师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喜欢老师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喜欢老师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学生不喜欢老师用同一只鞋去套不同学生的脚,学生要求老师尊重他们,希望老师能对他们犯错误给予理解,能听听他们的倾诉。学生不仅希望和我们是师生关系,学生更希望和我们是朋友关系,如同父母与子女、兄姐与弟妹的关系。
如何抓德育?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是抓好德育的前提。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现状如何?他们的道德水准怎么样?他们中间流行一些什么想法?学生中表现优秀的有哪些,表现不良的有哪些?主要反映在哪些问题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水平如何?问题出资何处?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他们喜爱什么?厌恶什么?对老师、对学校反应如何?最主要的情绪有哪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如何?不了解这些现实的问题,要做德育工作,简直是闭着眼睛走路。
我们抓德育的老师还要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中发生的矛盾现象背后反映出的实质问题。要充分了解各种问题,掌握各种问题的互相联系,这样,我们就可以走在问题发生的前面,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到任何时候都心中有数、心中不慌。其次,我们要了解党和国家有关未成年教育与保护的政策法规,了解关于未成年人教育的要求、目标,使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据可依、有法可守,不至于因为不了解或不执行各项政策精神而使教育变形变味。第三,我们要认真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学习当今一些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斯霞、魏书生、李镇西等一大批优秀教育家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经典的教育著作,更以他们的教育行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如何抓教育,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如何组织集体,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我们翻开他们的著作,完全可以从他们的著作中寻找丰富多彩的答案。学习可以充实我们的头脑,启发我们的思路,提高我们的认识。第四,我们要仔细研究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既要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也要了解其中的个性问题。青少年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他们的思想、心理、情绪、兴趣等都会表现出阶段性特征,这是共性,而相同阶段,不同学生之间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次共性和个性我们都要去研究,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适应他们发展的需要,不至于脱离实际而造成“对牛弹琴”的状况。
德育的艺术性体现在寓教于乐,对学生而言,枯燥、单调、笼统、空洞、刻板的德育是不受欢迎的,且没有实效。生动活泼的德育,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