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5月份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23/6/12 9:47:42 作者:杨惠翔 浏览量:651次
穿越百年的对话
—读《红星照耀中国》 有感
谷成昕
穿过近百年的历史长河,拨开刺鼻的重重硝烟,我轻轻地打开了历史长卷。排过尘土,我看到了那片灰蒙蒙的世界。目之所及,有硝烟四起,有枪林弹雨,有连连战火。
我怔怔地望着这红色世界,直到我看到了一个人。他用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他叫埃德加?斯诺,来自美国。跟随着他的脚步,我走进了那段风起云涌的时代,一同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
一瞬间,眼前浮现出一个个满腔热血的灵魂,和那英勇卓绝的身姿。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所谓的“赤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诸多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尽在眼前。我旁听斯诺与各位红军领袖的采访对话,感受毛主席的满腹诗书,体味周总理的博学内敛,还有运筹帷幄的米德将军、平易近人的彭司令。他们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却怀着同样热忧的赤子之心,有着同样伟大的抱负——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句话支撑着无数同样心怀祖国、人民的中华儿女,使他们就算在那压迫的环境下仍然挺直了脊梁骨,笔直前行,束持着他们内心的初衷,去实现抱负。
斯诺转头看了看我,开口道“这样的人,怎能被称为“赤匪”呢?〞我也觉得如此。这幅“画卷“似乎有了点儿颜色,因为我看见了他们刻进骨子里的那抹中国红。
眼前的画面在指尖流动,这一次好像又是不同的场景。耳边是公风在呐喊,眼前浮现出了一座桥。斯诺告诉我,那是泸定桥。风在呐喊,眼前浮现出了一座桥。斯诺告诉我,那是泸定桥。桥上只有零空几连铁索,桥身被北风花罩,像欲翻的船只向红军叫嚣:狂风种意拍打着战士们的胸腔。大地无光照,暗黑的夜里唯有战士心中点燃的能熊火把在妝发星星之火光。那仿佛是一团永不淋灭的熊熊烈火。
战士的无惧万丈悉崖,透过那一双双眼睛,我看见了数不清的坚定,道不尽的情怀。我想伸手,帮帮他们,可我无能为力。那桥上的铁索的另一头,仿佛牵动着我的心,不断震颤着。
跟随着红军的足迹,走过雪地、草地,那一个个脚印,深刻而清晰。找对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似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界是否明暗都永远阻指不了向往光明的战士,只要他们心中怀有国家和人民,泥泞坎坷又算得了什么?”
斯诺说:“你们中国人不都喜欢红色?看那些红军战士们,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伟岸的大丈夫,是中国最鲜亮的红色。”我目光一一扫过那些清晰的脚步,愈发觉得那该入雪地里的足迹染上了鲜红。镜头又转回硝烟弥漫的战场。这一次,不再是一片红色世界,而是充满了五彩。我 被这一切都所震撼,久久不能平复。
渐渐地,身边的一切都化为虚影,作一缕轻烟,飘进了这本书中。先烈们啊,你们看到了吗?如今这繁华盛世,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时代!江山换新颜,时代改新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那面冉冉升起的五里红旗不仅是你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信仰。我没有华丽的词藻,用尽笔墨也写不出那时翻涌不断的红色热浪,道不尽那顽强不屈的傲骨。但我始终铭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吾辈愿以之青春,做星星之火,点亮整片华夏大地!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
卢依萌
“高万祥”这个名字还是第一次看到,何许人也,我也是看完书之后才知道是张家港高级中学的校长。之所以能沉下心来看他著的《我的教育苦旅》,是因为在封面上我看到了“大夏书系”这几个字。“大夏书系”系列在教师中有很高的评价,吸引到了我。
《我的教育苦旅》一书共分三辑,分为“精神的雕像”、“人就是目的”、“语文的诗意”。 在第一辑中,高万祥老师把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看作是精神的雕像。我从中也认识了上世纪前50年代的张伯苓、夏丏尊,认识了当代教育名家我听说过的朱永新、于漪、吴非、李镇西及闻所未闻的洪宗礼、黄玉峰。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深感尴尬羞愧,涉猎面太窄了。无论哪位大家,他们所倡导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爱”。
陶行知的“爱满天下”,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盖世功业都在这四个大字之中。给我印象极为深刻鲜明的是他对儿童的了解和爱心。“我们要懂的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爱心教育就是要我们了解、相信、尊重、学习、友爱、教好、依靠每一个学生。先生集修身教育和社会实践于一体,凝练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旷古名言。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于漪老师的观点“教师,须激情似火;教师,须师爱荡漾;教师,须功底厚实并富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还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洪宗礼等等,我就不一一赘述。其实读书只是我的一种习惯,并不想着能得到什么?也许在书中能让心灵有片刻宁静,点点滴滴,涓涓细流,希望能汇成思想的河流,永在我心底流淌。
第二辑“人就是目的”所收篇章都是谈“新教育之旅”中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人就是目的”是康德的名言。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的过程,学校工作的全部努力应是培养“学生”,而不是培养“考生”。 《从书香校园到书香社会》、《阅读:打开人文教育的窗口》、《教师,为什么要读书?》……篇篇发人深省,让人感慨良多。
高万祥认为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智力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热爱阅读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欲望,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一本好书开始的,读书是最好的备课。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让人沉思。试看我们现在有多少教师注重阅读,更甚者我们作为教师的恋上读书的少之甚少。如此一来,教师怎能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和导师,徒然成了教育的乌托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
少有人走的路
王越
鲁迅先生说:从来如此,便对吗?生活中的我们懒于思考,随大流,以为只要大家一起做就没错,就算错了,也有人一起承担责任,因为大多数的我们都这样想这样做,所以大多数的我们都在渴望实现梦想的起点幻想着,在不满足的平庸生活里挣扎着。
谁说没有成功就没有幸福和美好,谁说快乐时一定要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呢,平凡的生活里只要内心充盈一样可以体会到无上的欢喜。
成功并不是目标,成长才是目标,每一个最终成功的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知觉的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没有成长的成功最终只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人生苦难重重,每个人在苦难中沉沦或者成长,慢慢地苦难打到了一些人,苦难也成就了一些人。总有人在相同的苦难中活出两种判若云泥的人生,原来人生可以自由选择,原来我们才是自己的主宰者,原来只要坚定信念的想去改变,即使不会百分百的成功,也一定会充实而幸福的成长着。
我们都期待、渴望自律的人生,对自律的人来说自律就是自由,是幸福的。对大多数被自律吓到的人来说,自律是痛苦的代名词。有的人在一些方面自律,另一些方面不自律,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难走,很多人走的路才会听见叹息和抱怨。愿我们一起敞开心灵和头脑,勇敢做出少有人做但是正确的事,你知道吗?在人少的路上行走,一切的美景看的多么清晰。
读《把栏杆拍遍》有感
李薇
最初我对于稼轩的认识是在小学的课本里读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那时对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知道中国历有这么一个人罢了。而第二次是在中学课本上,从老师的介绍中得知他生平资料的一点皮毛,前两次都在课本上遇见他的,而今天却是在一张充满了平凡气息的纸上再次与他对话。
“把栏杆拍遍”,多么有诗意的一个题目,让人眼前浮出一片景象:一个政途不顺的词人在一排安静的栏杆前轻轻拍过,心情是复杂的。他想建功立业想让自己的满腔热血注入到国家发展的坛子中。但是梦想有时虽然离现实很近很近,就是中间隔着一堵墙罢了。南宋的皇帝没有练就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以至于老是看见一些像浮藻之类的东西,而终不知那从淤泥中破水而出的荷花才是真正值得欣赏。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朵荷花并没有因为无人欣赏而马上枯萎凋谢,而是用它的芳香,它的仪态,最重要的是它的品性,一种不在乎有没有人注意的但始终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品性,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从未动摇过收复失地的决心!
从历史这本书里慢慢去翻阅去找寻,壮志难酬的人真不少。陶潜也是有建功扬名之心的,只不过官场对他来说是一个黑黑的染色坊,所以他及时的抽身,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清新秀丽的田园诗作,不再执着于自己曾经的建功立业。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在仕途不顺的时候,也只能在小亭子里举着杯子,望着斜阳,喝喝闷酒,曾经的理想变成了自己闲置时的偶尔的回忆。但辛弃疾不同,因为他是真正操过刀的人,正如文中说道的“是快刀利剑杀过几次人的。这说明他的诗词真的是从刀刃上用血洗蘸过的,是真的从铁蹄黄沙的洗礼中抽出来的,带着对于“希望再回沙场”的无限渴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只是拿着剑或是举着酒杯在某一个容易勾起回忆找寻感觉的地方写下诗或是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之情。
如果在这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若宋朝是一棵参天大树,那辛弃疾则是一片树上的叶子,而且不是长在树的冠头,天天都能够享受阳光的充分爱抚,恰恰是长在最下端的没有阳光没有充分的养料,但就是这样的一片叶子却是不停地向上生长,从未停止过自己心中的信念,一种追求功业,追求北伐的爱国信念。这种执着又何尝不是可贵的呢?这种执着的心又何尝不是神圣的呢?
也许我们当代人,特别是当代的青年人,也应该去试着拥有一颗执着的心呢?试着向一颗种子学习,学习一颗种子是怎样的从硬如土石的大地下钻出来,然后是怎样从一株小芽去努力地汲取养料从而历经岁月风霜地长成为一颗参天大树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困难的,也是阴霾笼罩的。所以,你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向—颗种子学习,学习它的执着,也勇敢地去尝试